之前在新加坡待过差不多两年的时间,开始的我并不是很习惯那里的生活,这里的不习惯并不是水土不服、文化差异等等,而是新加坡国民的素质,大家在公共场所的意识令我尤为赞叹,举几个小例子吧。
- 新加坡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MRT,就是轻轨,每天早高峰晚高峰和国内一样,大家都赶着时间去上班,国内乘坐公交,地铁的现象是这样的:不管你来得早来得晚,能抢上去就是王。
新加坡乘地铁是这样的:
每个地铁门外面都分为三区,中间箭头向外是给下车的人准备的区域,两边箭头指向车门,这个区域是为上车的人准备的,并且基本上都会排成队等待上车,有时人多会排成两队或三队。
在新加坡经常会有很多国人过去旅游,经常那些在门口堵着的等着上车的人,不能说百分百,有百分之90都不是本地人。
2. 很多公共场所都会有扶梯,那么新加坡和国内乘坐扶梯又会有什么不同呢?
国内乘扶梯:
爱站哪边站那边
新加坡乘扶梯:
不论你是上还是下,不着急你就排队站成一排,另外一边就是给那些着急办事的人走着上去的。
不知道国内其他城市乘坐扶梯现象是怎样,我居住的城市包括去过的其他多个城市仍然没有改善。
3. 近几年交通法规定了斑马线前汽车礼让行人,但是大家是因为素质和意识的提高而礼让的吗?不是的,是因为有电子眼,摄像头监视着你,在很多没有摄像头的人行横道,绝大部分车是不会避让行人的。记得过年回家和哥哥嫂子出门,走人行道时远处一辆车开始减速,刚准备过马路,哥哥却说在国内车完全停下才算!
而在新加坡,过人行道甚至都不需要看左右的车辆,就算有时刚好有人转到人行路上,汽车也会立马刹车礼让你,还会给你一个手势:请,行人也会回应一个微笑或者点头示意。
4. 新加坡在下雨天每人都会准备一个塑料袋,不是用来套住鞋子,防止鞋子打湿的,也不是用来套住车座的,而是当你进入室内,收起的雨伞放入塑料袋中,这样就不会打湿保洁员辛辛苦苦擦干的地板,国人很少有这种意识。
当然除了这些反面教材,在很多方面国民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,例如近几年救护车被堵的新闻基本上没有报道过了,平时在路上高峰期,会看到很多私家车会慢慢移出一条通道给救护车通行,当你需要过路时会对前方的人说一句不好意思或麻烦让一下,而不是粗鲁的推开对方、你也会看到商家前面很多人是排着队进行付款的、在公交车上很多年轻人会给需要的人让座、出去吃饭浪费的现象也没有那么严重了,打包没吃完的食物越来越流行了······
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,不是崇洋媚外,而是前两天坐车让我印象深刻。
元宵节那天下班坐公交车回家,正值下班高峰期但是公交上并不是人挤人,过了几站之后车上座位都满了,车厢里零零散散的站着不超过 十个年轻人,又过了一站后,上来一个小男孩走到车厢后面转了一圈,看到没座位后,向妈妈咕噜着我想坐着,有点累,但是没有人想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这个有需要的孩子,车上还广播着请给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,依然没人让座。
近几年国家颁布了很多法律来限制大家不文明的行为,宣传口号喊得再响,要求国民素质提高的呼吁再强烈,都没有严格立法执法来得有效。我并不反对通过罚款来提升素质,很多人会说素质是靠自觉,我想说当有法律制约的时候,不文明现象自然就会减少,当你周围没有不文明现象发生时,你就会变得自觉。
文:Joey~
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:海航之家 https://haihang-info.chinaglyoxal.com/?p=3295